当前位置: | 首页 |
|
星光不负赶路人,打造光伏“青海湖” | ||||||
| ||||||
金秋时节,风与金黄的草甸在共舞,壮丽神圣的雪山与深蓝色的光伏之海遥相呼应,绵延的光伏板,蓝到天际线,活脱又一片“青海湖”。 江河眷顾奋楫者,战鼓催征马蹄疾 广袤草原和高海拔海地区的超强日照,使得光伏发电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近年来,青海省在黄南州大力推进光伏产业发展,中国电建尖扎县尖扎滩乡牧光储一体化光伏项目逐渐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秋风拂过草场,掀起金色波浪,整个光伏场区遍地开花——装载机、挖掘机、随车吊热火朝天,板车、叉车、载货车来回穿梭……近千人分成128个作业面与时间赛跑,安装人员为保证组件安装质量,反复蹲下站起,登高爬下,一丝不苟,严格控制参数,高效率、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 当前,项目光伏组件已完成7000多组。光伏板的铺设大大降低了降低草原水分蒸发量,有利于植被的恢复与生长,有效提高秋冬季节土壤涵水能力,使得尖扎滩乡8000亩草场旧貌换新颜。 昼夜奋站抢工期,星光不服赶路人 夜晚,山寒水冷,走进尖扎项目升压站施工场地,只见灯火通明,施工人员在工作岗位上紧张忙碌,绑扎钢筋、支设木板、浇筑混凝土,紧锣密鼓,与高原地区的冻土期激烈角逐。 “在安全方面,项目安全员每晚都在施工点位进行安全巡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加强施工管理,不断强化工程质量,抢出时间、抢出进度、抢出工期,为项目部大干快上提供坚实保障。” “目前,我们班组共有100余人,实行三班倒制,轮流值班,项目部还帮我们配齐了棉衣、棉鞋还有吃的,天气很冷但我们心里暖暖的。” 夜晚的尖扎滩,温度降到零下十几度,建设者们顶着寒风,在施工现场来回穿梭,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繁忙作业,机械的轰鸣声不绝于耳,施工现场热闹非凡。为克服夜间施工难度大等问题,项目部管理人员总结夜间施工经验,通过增加照明设施、增加夜间巡查频率等方式,确保夜间施工质量。 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建“光伏+” 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惠一方百姓。在建设过程中,水电一局尖扎项目部始终秉持这一理念。 走进光伏厂区,不难发现光伏板距地面基本都超过1.8米,势必增加项目施工难度。但这样的高度,既可满足植被生长需要,又能保障牛羊放牧空间,实现“牧光”互补。 不仅仅满足于此,项目通过“光伏+就业”方式,为当地牧民提供大量就业岗位,进一步助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在尖扎牧光储项目落地建设前,当地藏民过着传统的游牧生活,靠放牧、挖虫草维持生计,过着简单生活,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部尽可能多的雇佣当地建设人员。“以前,放牧和外出务工是主要收入来源,如今在家门口工作,在获得收入的同时,还学会了技术本领。” 追光逐日,厚积薄发,现场施工蹄疾步稳。项目部员工踏着清晨的霜露出发,在深秋的夜里披星戴月,于青海高原描绘光伏海洋,在新能源市场再次为公司打造“金色名片”。 | ||||||
【打印】 【关闭】 |
浏览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