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自然相融——鸟择良地而栖息 | ||||||
| ||||||
鸟巢——鸟类最有安全感的地方,是鸟类用干草,干树枝、或泥巴搭建的巢,用来栖息和哺育幼鸟的。有许多鸟巢筑在十分隐蔽的地方,还加以伪装。鸟巢是鸟类在繁殖期间所建造的用于藏卵和雏鸟的结构,可使产下的卵聚集一起,促进孵化;也可以保温以及保护亲鸟及雏、卵等不受天敌的伤害。最近,在五家村光伏项目岭磨10#地块的一榀组件下方发现有一个已经筑好的鸟巢,它们向阳而生,把最大的信任留给了我们。 在云南,苍翠的群山重重叠叠。一组组光伏板矗立于群山之上汇聚成蓝色的海洋,晴天的清晨,偶见众鸟的低飞,更是乡居与产业的一种恩惠。在阳光照射下,太阳能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电能。如今,光伏产业不仅可以带动我们人类的发展,还能让沿途驻留的鸟儿有更多可以栖息的选择,让它们在南北方迁徙的途中也能感受到光伏的温暖。亚里士多德曾说:“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此刻,和谐的旋律奏响,共生的惬意油然而生。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新能源+新农业,一个代表着绿色转型发展之未来,一个代表着国计民生之根基,光伏使最传统的农业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在光伏电站设计、建设、运营过程中,预留给农业种植、养殖所必需的空间,确保在光伏电站正常发电的同时,满足植物、动物的生理需求,达到农光互补的效果和效益,实现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技术模式集成与创新,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全社会的共识与行动。中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用实际行动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一幅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中国图景,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给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希望之光。 事不避难、迎难而上。中国“双碳”目标下的“1+N”政策陆续发布,加快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正成为人们自觉的追求。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新时代新征程上,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们携手同心、不懈奋斗,一定能汇聚起更加磅礴的伟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共建更加美丽美好的家园。 | ||||||
【打印】 【关闭】 |
浏览次数: |